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特别市,析置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设立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称院辖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
同治二年(1863),江苏布政司在苏州设立苏省舆图总局。1865年5月,苏省舆图总局制订《苏省舆图测法绘法条议图解》,为江苏省第一部官方测量的规范图解。
▲《苏省舆图测法绘法条议图解》(清同治4年)
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附属于两江陆军测绘学堂内,地址位于江宁(今南京)大行宫,职能包括管理地形测绘,勘测军事要地和沿海、沿江炮台要塞,修订与刊印中外文地图等。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测斜照准仪、铁制测锁等,均从日本引进。测量司成立后,在苏南及长江两岸地区,测绘了大面积的12万、12.5万地形图。
▲《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全图》(1910年左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张謇在办理地方自治中设立通州测绘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通县测绘局),并出任局长,完成全县15000地形图等测绘任务。
民国三年(1914年),如皋县成立测绘局,施测全县河道地形(1921年由县清丈局接收。)
民国17年(1928)11月,南京政府组建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管理全国测绘,具体负责军用地图和经界测绘,以及各专业测绘部门之间的协调。祖国解放后,该部门大部分人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部门留用。
▲南京地质学校(陆地测量总局旧址)
南洋陆军实地测量司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元年(1909),先后在沿江地区进行大范围的12.5万和12万的地形测量。这批地形图的实测,标志着江苏测绘技术从简易勘测进入在图根控制基础上的平板仪测图新阶段。
航空摄影测量于民国十九年(1930)引入中国,同年在南京市区进行航空摄影,翌年实验性地完成中国最早的5幅航测地形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完成南京要塞区测图,作为早期测量成果,标志中国近代测绘在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两江总督督练公署在南京设立两江陆军测绘学堂(又名南洋陆军测绘学堂),设三角、地形、制图三个专业。分寻常科(学制1年半)、高等科(学制4年)。到宣统三年(1911)共办三期,毕业人数约200余人。
前身为创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北京京师陆军测绘学堂,后因政治和经费原因停办。民国20年(1931),国民政府在南京重建该校,更名为中央陆地测量学校,设三角、地形、航测和制图4个专业,还举办有边疆地区地形班、三角测量及航空摄影测量研究班。1949年7月,迁往台湾。
南通实业家张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测绘天下土地之图”,在南通师范学校开设测绘科,培养地方测量人员40余人。课程有测练测量、平板测量、罗针测量、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实习与制图。重金聘请8位日本教员任教。
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二日,以候补知县身份在南京候差的谭嗣同发起成立金陵测量学会,该组织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一个测量学会,汇集了当时诸多社会名流,除去杨文会外,还有茅以升的祖父、水利专家茅谦,思想家、教育家蒯光典,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藏书大家徐乃昌,刻书名家刘世珩,甚至还有后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的郑孝胥。谭嗣同不仅通过洋行为金陵测量学会购置了多种测量仪器,还写就了一份完备的章程。他罗列了十条测绘行星、山脉、河流、道路的方法,而这些由他亲自研制出来的测量法,与现代高校中建筑学科中的测绘法,竟然惊人得相似。
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为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