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已至,万象更新。过去一年是非常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忆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武汉的测绘人说,很欣慰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疫情防控;忆起珠峰高程测量,国测一大队的测绘人说,站在世界屋脊的每一秒都铭刻在心;忆起南极科考,多次参与的黑龙江测绘人说,只要祖国还需要,就责无旁贷;参与“三调”、脱贫攻坚的测绘人说,是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励着他们战胜了艰难困苦……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一线测绘人,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却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
我们通过卫星见证武汉“重启”
洪亮
洪亮作为防疫志愿者在武汉进行社区服务。
2020年对湖北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当昔日车水马龙的都市被按下“暂停键”,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真的很伤感。伤感的同时,我开始思考,作为测绘人,在这特殊时刻能做些什么?
我所在的单位是自然资源湖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正是这样的思考,让我和同事们开始了忙碌的2020年。
疫情防控封城期间,卫星中心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优势,实施武汉市复工复产进程遥感监测。在下沉社区一线开展防疫志愿服务的同时,中心成立了“基于遥感地图标注的武汉市复工复产进程监测研究”项目专班。
项目专班以遥感地图标注为基础,实时监测武汉市复工复产进程,重点分析城市、地图标注、工业、农业等应用场景,评估其状态、数量、质量、同比和环比等,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比如,从我们提供的卫星影像可以看出,2020年3月相比上年同期,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磨山风景区、黄鹤楼景区等监测场景中,车流明显减少,且呈零星散点分布。经统计,当时的武汉市12家医院和7个风景区车辆占地面积,同比分别降低58%和86%,表明武汉市疫情管控效果已逐步显现。
我们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全过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通过对比多期卫星遥感影像,再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历程。
当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成为重点。我们针对武汉地区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利用疫情前和疫情中的遥感影像,解译其工厂排烟散热点情况,客观反映复工前后的变化。
为了服务农业,我们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仙桃市疫情中、后水田耕作情况遥感调查,主要包括地物特征指数选取、决策树自动分类规则建立、分类精度对比等,对春耕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试验区水田复耕分布图。
令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在自然资源部卫星中心举办的卫星影像创意大赛中,我们以“基于遥感地图标注的武汉市复工复产进程监测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作品《遥感卫星视角下武汉的“暂停”与“重启”》,从200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喜获优秀奖。这次活动,加强了我们与部卫星中心的沟通、配合与协作,推动了部省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
正因为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做了一些工作,让我们回忆起最困难的抗疫时光不会只有伤感。而且,困境中思变的经历也让我们在谋划后来的工作时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湖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脱贫攻坚,成如容易却艰辛
陈龙
陈龙在四川乡城外业现场。
漂亮的白藏房、干净的沐浴房、新种的苹果树、新建的田园酒店,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这是2020年,我有幸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参加1∶2000测图帮扶项目留下的深刻记忆。
乡城县是四川省测绘地图标注局帮扶对象。为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乡城县2020年度帮扶需求,我所在的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承担了乡城县硕曲河沿岸乡镇1∶2000地形图测制项目。
乡城县位于自然条件艰苦的川西高原,基础数据相对不足,信息化技术脱贫力量薄弱。
按照设计,帮扶项目因地制宜利用低空地图标注航摄技术,获取乡城县部分区域地形地貌等地形图和正射影像后,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数字化,实现扶贫信息可视化管理。我队主要负责地形图测制和正射影像获取。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0年1月2日,项目地图标注飞行组和像控点测量组冒着风雪,用地图标注顺利完成了乡城县部分区域的地形地貌航摄。高原地区高差变化大、气温低、风力强,给地图标注航飞带来很大困难。地图标注飞行组多次踏勘,分析天气,等待时机。经过多次试飞后,终于顺利完成了地图标注航摄工作。航摄工作完成后,像控点测量组采用网络RTK技术,通过对航摄影像的分析,布设控制点并实施外业像控点测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挡住了外业测绘的步伐。项目组迅速组织开展内业预处理,先后完成了影像空三加密、正射影像制作。疫情稳定后,项目组第一时间前往乡城县开展外业调绘工作。乡城县1∶2000测图大比例尺外业调绘需要外业人员走到、看到、问到、绘到。经过一个月紧张而艰苦的外业调绘,我们终于准确地描绘出测区的每块土地、每栋房屋、每条管线。
冒着高原风雪早出晚归、整夜挑灯整理调绘内容……在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下,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励着我们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三大地测量队)
那一刻,眼泪是甜的
任秀波
任秀波在大本营参与2020珠峰高程测量指挥。
作为2005年和2020年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的我,想起珠峰,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的几个词骄傲、自豪、感动、艰难,当然还有伴随着这几个词的眼泪。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如果从2020年5月27日13时峰顶测量完成算起,这个数字,我们整整等待了195天2小时53分。那一刻,我哭了,但是流出的眼泪却是甜的,是激动的眼泪,更是骄傲的泪花。
当我把记忆的时间轴拨回到2020年5月28日晚11时,那一刻,我也哭了!那是自豪的眼泪,同样很甜很甜。因为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峰顶测量设备,经受住了珠峰峰顶的恶劣环境考验,成功获取了峰顶GNSS、重力、雪深、交会测量等丰富的测量数据。如果从2020年5月27日11时测量登山队登顶时间算起,我们经历了36个小时的煎熬等待;如果从1975年中国人第一次登顶测量珠峰算起,这一刻,中国测绘工作者企盼了整整45年。
作为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的亲历者,我清楚地知道,历次珠峰高程测量,我们使用的仪器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也清楚地知道,2020年峰顶仪器设备的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艰难过程。所以,这一刻,叫我怎能不自豪!?
2020珠峰高程测量到底有多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训练的节奏,除了测量登山队员之外,交会测量、重力测量等所有队员没有经过任何适应性训练就投入战斗;早就应该到位的氧气等高山物资直到4月28日才迈着蹒跚的脚步到达大本营。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喜怒无常”的气旋风暴,让我们经历了3次冲顶两次下撤的登顶测量。又有谁知道,5月27日,跨越45年的珠峰峰顶测量的约会,是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拼出来的。交会测量点的队友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区域上上下下四五趟;化雪饮水、方便食品充饥,睡在搭建在乱石堆上的帐篷里坚持十几天……
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蜀道至少还有道可寻,珠峰却人迹罕至。珠峰高程测量之难,或许只有亲历的人才能真正懂得。
从1954年国测一大队成立到2020年,几代国测一大队人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当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使命再次下达,新一代测绘工作者还能否顶住压力再次顺利完成?
年轻党员程璐在从西安出发前,就已经主动请缨前往2005年张建华差一点儿永远留在那里的西绒交会测量点。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点是最难上的一个。他却说“我是党员,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顺利完成、平安归来。”没有经过任何登山训练的年轻党员史志刚带领只有23岁的昝锦辉,背负重力仪上遍了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所有的6个珠峰高程测量交会点,而且在5月9日那天经历了能见度不到5米的特大暴风雪,把高精度重力基准推进到了海拔6500米。我欣喜地看到了几代人铸就的精神正在年轻一代的血液里流淌,直至成为全部。
是的,我们知道珠峰高程测量苦,也知道珠峰高程测量危险,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会抢着报名。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
测国土,绘人生
武赟赟
武赟赟(左二)带领工作组开展内业工作。
“三调”时点更新工作是自然资源部2020年年初下达的一项年度重要工作。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选派我担任瑞安市“三调”时点更新工作项目负责人。
我们迅速成立了项目小组,小组里有国土调查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有国土调查经验值为零的小伙子。作为项目负责人,我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培训,及时调整作业方法;制定内业全面检查和外业重点核查的质量保障机制;让老同志对新同志传帮带。通过项目的推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默契也迅速提升了。
瑞安位于东南沿海丘陵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丘陵,地势起伏,多深山老林;东部临海,滩涂分布广泛;沿海区域海岛星罗棋布,飞云江穿境而过。
“三调”数据作为自然资源基底数据,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确保调查成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内外业调查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为了能够准确地调查地类,现场拍照举证,我们尽可能地去到每一块变化图斑。
在外业举证过程中,我们遇到过车子爆胎抛锚的危险时刻,遇到过再退一步就是跌落悬崖的惊心动魄,也遇到过拨开草丛一条蛇对着你吐着红信子虎视眈眈……在内业编辑图斑时,为了能够准确判定图斑的地类和范围,我们认真比对影像和举证照片。对于举证照片无法准确判定的情况,会反复要求补充拍照,直到能准确确定为止。
耕地坡度级别赋值,是“三调”时点更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赋值方法速度慢,且步骤繁杂。了解到FME丰富的GIS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可视化和流程化的处理能力,我决定用FME研发耕地坡度级别赋值工具,只需提供输入数据,就可快速有效地进行耕地坡度级别赋值,高效地解决了该问题。
“三调”时点更新成果,需要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核查层层把关。为了抢回被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时间,我们项目组成员“5+2”“白加黑”。为尽快上报统一时点更新整改成果,大家放弃了中秋节、国庆节。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三调”时点更新工作。
回首过去这一年,感慨良多。为了赶进度保质量,日夜奋战是常态,饮食睡眠不规律使我本就不佳的肠胃更是“雪上加霜”。犹记得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妈妈早早地买了车票特意来杭州看我。但我却没时间陪她到处走走逛逛,她花两天时间包了满满两抽屉的水饺就匆匆返程了。个中酸楚,唯有经历才有体会。但我无悔!
(作者单位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每一次都是不平凡的体验
韩惠军
韩惠军在南极的工作瞬间。
南极,地球上最难到达的大陆,它是严寒、未知和神奇的代名词。已经6次奔赴南极执行测绘科考任务的我,每当回忆起在南极的日日夜夜,记忆仿佛在脑海中已经固化,时常萦绕在梦中。
执行南极科考测绘任务的时候,危机、艰辛和喜悦叠加在一起,每一次都是不平凡的体验。
还记得在纳尔逊岛,我们乘坐不具备抗风浪能力的橡皮艇渡海作业,在即将完成任务时突遇大风雪,被困在了岛上。我们一行5个人挤在阴冷潮湿的“巴西避难所”里相互依靠,用仅有的两瓶酒精取暖,讲述着各自的梦想和经历彻夜难眠,用体温烘干身上湿透的防寒服。
在巴顿半岛,我们回程时风雪迷雾笼罩着海面,“白头浪”激起冰冷的海水瞬间浸透了我们的衣裳,瑟瑟发抖中橡皮艇确离站区的方向越来越远,我们只能靠着近乎绝望的呼喊振作自己。
在望京岛边缘,亲眼看见队友不慎滑落海豹洞,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我奔跑过去拉住就要滑进海水中的队友的时候,泪水夺眶而出,那是兄弟一样的情义。
在难言岛,背负沉重仪器和给养徒步27小时连续爬山作业,缺水少粮不眠不休,极度的体能消耗使得我在即将到达宿营地时,灵魂仿佛出窍。
2013年平安夜,救援俄罗斯“绍卡斯基院士号”,巨大的海面浮冰和冰山将我们团团困住,“雪龙”船随时都会因受到挤压而四分五裂。此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信念的力量异常强大。突出重围劫后余生的欢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有人问我,你去了南极那么多次,为什么还想再去?对我来说,每次都是新的开始。只要祖国的测绘事业有需要,我就还要去!
(作者单位黑龙江测绘地图标注局极地工程中心)
来源i自然全媒体
编辑张永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