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 沂蒙,是闻名遐迩的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曾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一片神圣的土地!
我们经常说的沂蒙山,是以蒙山和沂水为地质坐标的区域,现在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了。沂蒙山区地跨临沂、淄博、潍坊等地,主要区域位于临沂。沂蒙山区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是古青州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山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古称东蒙、东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沂水现名沂河,为山东省境内发源的第一大河,也是景区内过境最大河流,共有四源,分别是徐家庄河、大张庄河、田庄河和螳螂河。徐家庄河、大张庄河和田庄河入沂源县田庄水库后东流,在沂源县城南左汇螳螂河,在城南入干流。《辞海》称“沂河出沂源县鲁山”,即指此源。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啊……”众所周知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就诞生在蒙山山系中的天蒙山。心向往之,恰逢天已转暖,蜇伏了一个冬天,身心早已经痒痒地探着头,寻找一个破茧的借口。于是约几知己好友,携妻带子相约同游天蒙山。 伴着地图标注的提醒,我们很快来到景区,还未到景区,远远地就看到天蒙山了,山上的望海楼,醒目地映入眼帘。停车场很大,很壮观。停好车,带上食物和水就开始登山。 顺着峡谷而上,到处都是人,看着身边的山、石、水,仿佛进入了泰山。谷中有一面大理石,上刻《东蒙山赋》,为公鼐所作,文采斐然。从天蒙山东门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需要不到十分钟时间,我们在几处展览馆逗留了许久,对《沂蒙山小调》的诞生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在游览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后,我们兵分两路,女人孩子坐索道上山,我们几个男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石阶徒步登山路,从山下看山顶觉得距离不远,但是走起来发现这石阶路越走越长。后来经查询,才知从山底到玉皇宫景点大约17公里。 在山下,就看到北面山上的崎岖的登山栈道,就像一条巨龙横亘在上白石屋村后,其实这也是很好的图腾。栈道是用现代钢筋混凝土根据地势浇灌而成,非常结实和安全。几步一亭,几步一岗,景点随处可见。一路上,刺槐、松柏比比皆是,摩肩擦踵,让人应接不暇。 从日光岩上再看山下,山下的景致就小了许多,“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再往西走,“渐入佳境”,走完全程之后,再回过头来,的确有此感慨。天蒙山的悬崖栈道虽然没有华山的出名,但它环绕了天蒙山景区这些山脉一圈,栈道虽然很长,好在不那么陡峭,上山要比爬泰山容易的多。 拾级而上,心里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我们沂蒙山区,竟然也有了这样与国内著名景点的相似的大手笔投入,沂蒙人民的眼界与心胸确实有了大的提升,景区的档次也有了质的飞跃。 一路上,路边岩石上的诗书镌刻,颇有泰山上诗书镌刻的韵味。称天蒙山为“亚岱”一点也不为过。中午的时候,我们两伙人在索道上站汇合在一起,简单地吃了午饭,身上也轻快了许多! 来天蒙山怎么能不爬一下望海楼呢,这座楼这么有气势,建在山巅,四层高,站在露台,再看日光岩,日光岩也很小了,再看山下的景致也就更不必说了,远处的水库渺小了许多。在东北方,巍巍英雄孟良崮清晰可见,孟良崮烈士陵园尽收眼底。向北看是一片片丘岭,一个一个数不清。在朝西北看,岸堤水库像一块钻石镶嵌在群山峻岭之中。再往西看,山峦叠嶂,山头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八百里沂蒙”此言不虚。相传大舜曾在此远眺,所以叫望海楼。儿子问,海呢?我和朋友相视一笑,我说,海在心里。儿子不明白,我又追加一句,下面的水库也可以当海,远处也有真的大海…… 这时,几个孩子已迫不及待想去玻璃桥玩耍了。玻璃桥准确的应叫做人行悬索桥,为双塔单跨吊悬索桥,桥面长420米,桥面距离谷底的高度为143米,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桥。玻璃桥依山靠崖而建,横跨在两个绝壁悬崖之间,两座山千百年来只能隔空相望,而今天堑变通途。大桥地处景区核心位置,谷幽壑深、茂林葱郁、层峦叠翠、风光秀丽,立于桥上,美景尽收眼底。 在山下仰视高空桥如绽放在云端的彩虹,姿态优美而不失宏伟大气!玻璃桥从一亮相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游客走在桥上就可以清楚得看到桥下的悬崖峭壁,就像行走在空中。再加上玻璃桥的微微晃动,更加增添了几分惊险之感,看到很多游客双腿发抖,不敢迈步向前,只能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一点一点慢慢向前移动。 过了人行悬索桥就是非常壮观的的玉皇宫了,这是一处宫殿群,也是道教圣地,香火旺盛。从空中鸟瞰,宫殿群非常像阿拉伯数字“7”,我们中国人讲究“七上八发”,大概也是取此寓意。玉皇宫后便是著名的百寿崖了,这里有各种字体的寿字,是许多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最佳景点。 再往南走,还要驻足停留的就是塔山玻璃观景台了,站在透明的台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几个随行的孩子居然一点也不害怕。但当他们知道再往前走还有滑道时,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跳跃地跑去坐滑道了…… 天蒙山景区还值得一看的是,葫芦崖瀑布了。葫芦崖因形似葫芦得名,海拔高度600余米,蒙山民间有“葫芦崖万丈高,不到塔山半截腰”之称,传说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宝葫芦即采自此山。葫芦崖瀑布落差约为190米,有诗云:“幽谷飞泉湿客衣,遥看瀑布自天垂。翠崖谁剪三千尺,白练分成五叠飞”。远观水瀑犹如从葫芦中倒下,在青山丹崖间飞流而下,势如翻江倒海,倾入崖下的山潭中。近前则闻轰鸣阵阵,水石相激,腾起一片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 这里的山以断崖、裂谷、奇石地貌为主要特征,山上植被丰茂,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的水则以飞瀑、清泉、溪流被人们所多乐道,行走在山中,水是随处可见的。山沟溪底,流水潺潺,一路曲折,一路欢唱。一个地方没了水就没了灵性,一个村庄的建立就是围绕着水源地形成的。同样一个旅游景点,是断然少不了水的,哪怕是人工造水。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山水已融为一体了。 一座山要想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名山,还要有点文化内涵的,天蒙山这点还是“称职”的。天蒙山是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去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苏轼游蒙山作诗吟诵蒙山,明代文学家公鼐作《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优美诗章,以及王心鉴的《东蒙行》中“清风过沂水,松涛缦蒙山。天低雾沾履,路险云在肩。苍鹰巡玉宇,耕牛守麦田。回首登临处,浩浩一大千”等诗,都对蒙山颂扬有加,此处不一一列举。不仅如此,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在不同的领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些文化资源才是天蒙山最独特的财富,是谁也无法复制的。 我这人有个不好的习惯,不管走到什么景点,最看重的是脚下的路了。而天蒙山脚下的路,不是钢筋混凝土、青条石,就是防腐木了。这些材料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一劳永逸,而且随着时间的考验,更能增加天蒙山的文化底蕴。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的无限忠诚。沂蒙人民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这才是沂蒙山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东西! 游览完天蒙山,总感觉意犹未尽,潜意识里还没有真正地了解天蒙山,还想再一次领略天蒙山的魅力。我从手机里挑选了九张美图,在朋友圈,随即发表了动态天蒙山,是一座值得一游的山。 文/ 陈慧君(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自然资源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