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成都”好安逸!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喊一声“成都”好安逸!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本文内容摘自2020年第9期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广告语很诱人,还埋下了让人探讨“为何不想走”这个谜底的伏笔。

几天的成都之旅,足以令人深陷“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适悠缓,譬如一场慵懒酣畅得不愿醒来的午觉。对于有着“休闲之都”美誉的成都来说,不想走的理由,用当地人喜欢挂嘴上的“好安逸哦”,或许最恰当不过了。

安逸,在成都不只是表象,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气质。用麻辣美食打开全身毛孔,安逸是由舌尖传导的通体舒泰;将时间定格在竹椅、茶壶或川剧上,安逸是扔掉了钟表陶然忘机的田园诗意;让脚步迷失在明清古建,安逸是对历史洞烛后的宠辱不惊……

尽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每天都在让成都上演着现代化的“变脸”,但成都的骨子里,仍是一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都市桃源风骨。

大快朵颐的安逸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的称号,成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不说别的,光那些鳞次栉比的大小馆子,便足以验证此殊荣绝非虚名。

一路经过的餐馆,无不散发出氤氲的烹饪之香,似乎把空气都弄得酽稠起来,如丝如缕地勾出店外行人肚里的“馋虫”。成都的餐馆,很有市井草根气息,少用什么“宫廷”“王朝”之类的店名故弄玄虚,倒喜欢起“老妈”“二哥”之类的很家常、很江湖的名字,那些大招牌远远看去就透着亲近,犹如母亲做饭升起的炊烟。

载我的的哥,恰好是个熟悉蓉城美食的“活地图”。龙抄手、夫妻肺片、老妈蹄膀、串串香、肥肠粉、棒棒鸡、怪味兔……众多地方美食在他嘴中如数家珍,介绍的各家老字号火锅的不同特色,更是令人恨不能连汤带水捞着吃才“巴适”。于是,按他提供的图索骥,直奔宽窄巷子。

用一杯新茶便能沸腾整个春天

宽巷子与窄巷子到处弥漫着老成都的味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明清古建,传统茶馆,谈天说地的当地人,宛若一张老成都的底片呈现在眼前,岁月的脚步仿佛在此突然变慢了,我们的脚步也变慢了,俨然融进了戏楼传出的悠扬川剧腔声中。

不长的街巷拥有成都最地道的川菜、川剧、茶楼,也有很多有个性的酒吧。餐馆、排档几乎都客满为患,食客中有不少并非游客而是当地人。成都人的爱吃是出了名的,但凡手中有两个闲钱,定要呼朋唤友,小馆一坐,来几碟小炒,摆个龙门阵,酒足饭饱才尽兴而归。

而我们一路吃将下来,味蕾简直是经历了一次发现之旅。成都小吃不仅花色品种琳琅满目,而且口味细腻丰富,甜咸酸辣都极有层次感和变化。譬如,光是一个麻,便可以麻得有如涓涓暖流盈满口腔,也可麻得有如一声霹雳戟张了全身毛孔。逐一品来,要不了多久,便有味蕾会失灵之虞,开始还能辨出香甜、咸甜、椒麻、红油等细微区别,吃得几个菜品后,便放弃了品味的努力,任由自己迷失在味觉的迷宫中,便发现,美食也会醉人——醉后,每一口都是珍馐,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闲适人生的醺意。

当下,吃了个肠饱肚圆。不禁担心,行程恐怕要因美食而延长了。据说,游人到此,各家餐馆吃一回,也得花上80余年。这叫如我等的饕餮之徒,来了成都又如何走得脱呢?

穿越历史沧桑的安逸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文化名城,岁月馈赠了成都大量古色古香的文化遗存。但成都的悠久历史并不给人重负,有着渡尽劫波后的淡定从容。

成都人纯朴厚道、重情义,但凡为蜀地做了大好事的人,人们都会为其修建庙宇祠堂,铭记千古。杜甫草堂、武侯祠便是其中最为有名的。

“天下文章出四川”,物华天宝的四川还盛产另一种特产——诗歌。青莲诗、东坡词、相如赋……是用翰墨丹青端上的另一种天府美食,含英咀华,留下了千百年的唇齿生香。而成都是四川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公元759年,唐代诗人杜甫在城西浣化溪畔建了草堂,成都用安逸慰藉了饱受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之苦的诗圣杜甫,他在此写下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40余首诗篇。杜甫在成都只住了四年,成都人却为他修建了纪念馆,让一颗诗魂有了不再漂泊动荡的栖息之所。

杜甫草堂如今是一座后人为纪念诗圣而建的园林,内中溪流环绕,台阁掩映,花团锦簇,令游人不知不觉步入了“花重锦官城”的唐朝风韵。这里有很强的文化气场,一走进草堂,耳畔便隐约传来了杜甫抑扬顿挫的吟诵。杜甫草堂的遗址已被保护起来了,只余一些地基般的遗存,隔着保护的栏杆玻璃,已无从体会八月秋高的风怒号,也无觅卷走的屋上三重茅。不过,当我面对面容清癯的杜甫塑像,从诗圣炯炯的眼神中,依然能看到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

曾是蜀汉国都的成都留有大量的三国遗迹,其中最不负胜名的非武候祠莫属。在讲究三纲五常传统的历史上,成都武侯祠显得非常另类。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而且是以臣的名义来称呼祠庙名。

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看到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牌匾,我们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按说,刘备墓在先,刘备又是诸葛亮的君主,人们该叫做“汉昭烈庙”才名实相符。事实上,明代朱元璋的儿子朱椿入蜀为王,也认为这不合君臣纲常礼制,为体现君臣之“大防”,遂废武侯祠,在刘备的祠庙外再建东西两庑,东庑祀诸葛亮,西庑祀关羽、张飞等武将。可老百姓不管“君尊臣卑”那套,到昭烈庙祭祀也多奔着诸葛亮而去,尽管建筑群中以刘备殿为最高、最为雄伟壮丽,民间还把“武侯祠”一直叫了到如今,让人以为刘备跑到诸葛亮的祠庙里去了。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烈,丞相功高百代思”。写于民国的这首诗,或许道出了这一奇特历史现象的个中微妙与真谛百姓心中有杆称!成都武侯祠,仿佛正在以一种颠覆的方式,讲解着历史长河中民心的力量。

市井喧嚣中的安逸

成都人爱热闹、喜扎堆,三三两两便能掀起阵市井的喧嚣。可无论街头还是巷尾,所见的成都人,哪怕再市井,也无不神闲气定、气度从容,让我不禁要揣测成都的安逸是成都人的平和淡定所打造的。

锦里古街是体验市井喧嚣的好去处,出武侯祠的大门左转十余米便到。长时间地沉浸在武侯祠所传达的历史的恢弘与沉甸之中的心境霎间便轻松起来。锦里古街上世俗生活的喧嚣,很快会冲淡从武侯祠里带出来的历史烟云的激昂或低吟。

古街就藏在一扇古朴的院门般的街门后面,从那“锦里”的匾额下进去,里面竟然别有洞天。都市的车水马龙,似乎一到“锦里”那块匾下就戛然而止,里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

一条青石板小路虽然逼仄,却尽得曲径通幽之趣,处处皆可入画。街道两旁全是青墙黛瓦、雕饰精美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很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串串灯笼高悬,把东方情趣挥洒得淋漓尽致。

成都是一个与“锦”有关的城市,早在秦汉三国时期,就以出产精美的蜀锦而闻名遐迩,有“锦城”之称。小小的“锦里”,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织锦、售锦最闻名的街坊,无数美仑美奂的丝锦便是从这里出发,迤逦南下,铺就了辉煌辉的南方丝绸之路。到了唐宋,“锦里”一度成了成都的代称,人称“西蜀第一街”。

如今的锦里古街是在原遗址区域修复的浓缩景观。盎然的古意与街面桥头的熙熙攘攘掺杂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而那些带着历史文化烙印的名字,如“三顾园”“三国茶园”“煮酒坊”“蜀涛”“诸葛井”等,念在嘴中,仿佛仍带着蜀汉文化的余响,有如翻看一则则典故。

锦里是喧嚣的,但明清风格的建筑里的喧嚣,多了些悠然自得的气质。走在古街上很逍遥,这是种很人文的闲适。甚至连做生意也似乎只顾着享受悠闲,买不买是顾客的事,犯不着大声吆喝,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坐店门前享受享受从飞檐斗拱中漏过来的阳光,与其费口水讨价还价,不如多啜几口盖碗茶。市井化的喧嚣,充满了盎然古意,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安逸,让人在一片市声里也能寻得一块清静的去处。

华灯初上时,锦里的红灯笼便亮了起来,到处都是柔和、喜庆的光与影。流光溢彩的古街,让我们只有惊艳的份。离开锦里,是件很容易的事,出了街门,眨眼间便跃入了繁华都市。不久前还让灵魂为之激动的古朴、清幽,转瞬间就恍然若梦。离开锦里也是件困难的事,忍不住回首,再看锦里,有如一位倚着斑驳墙根的老人,沉浸在不愿醒来的烟华旧事之中。我不知道,到底哪是幻象,是身后的锦里,还是四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绿水青山间的安逸

在市区安逸惯了,成都人还喜欢到附近的都江堰市去寻找绿水青山间的安逸。

虽然拥有都江堰、青城山这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可摩肩接踵的人流似乎并不能冲淡这座小城那仿佛与生俱来的淡泊平静。浮华喧闹只是表象,一如从身边呼啸而过的河流,骨子里却是温情泛滥。因为有了沱江水的波光潋滟,因为有了青城山的幽绝天下,在这座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而驰名的城市,我们享受到快意山水的纵情。

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绵延悠长的呼吸。汩汩江水宛若仍在讲述千古风流。无处不在的涛声,让我仿佛看到都江堰那惠泽千秋万代的粼粼波光……

都江堰不大,却有五条穿城而过的河,而如水般悠然的生活,更是给人波光潋滟的感觉。在都江堰,人们似乎每天都被一种润泽的感受环抱着。每天坐在江边欣赏满江的斜阳,或掬一捧清亮的江水,便仿佛得到了古堰的庇护。那轰鸣流淌的岷江水像是历史深处传出的回响。耳边是轰鸣,内心却是平静,都江堰给人的震撼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就如眼前从宝瓶口流经的碧波,有种绵绵或恒久的坚韧。

世上不知有多少事物如奔腾江水一般不可挽留,逆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放飞思绪去追溯历史的源头是徒劳的。不如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回忆中,心灵便如江面那些流水带不走的云团……追忆逝水流年,可以看作是与岁月的一次邂逅。

更让人惬意的是生活似乎被都江堰熏陶得平添几分悠然滋润。

像四川其它地方一样,在都江堰,茶馆是必不可少的。大概因为有千年古堰相伴,在临江的茶馆里品茶别有一番风味。在茶馆里听着古典名曲演奏,看着川西盖碗茶艺表演,古色古香的南桥、奔流的江水以及那摆不完的“龙门阵”,让茶馆少了几分市井气息,多了几分文化感。杯中茶水终有啜饮殆尽的时候,再看暮色中古堰的沧桑剪影,心底往往会一惊,自己刚才啜饮的没准正是都江堰水。

入夜,江水枕着城市的流光溢彩入睡了,可城里的“夜啤酒”却正在酣处。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都江堰各支流河畔喝板,一边喝,一边冲壳子(聊天),凉风习习,简直安逸得板,安逸得遭不住了!这种反差特别能激发游人狂欢的冲动,特别是在啤酒节期间,把酒言欢更是挡不住的诱惑。一张门票里包含了无尽的醉意,无论是否是酒精爱好者都禁不住如此诱惑,在古老的城市角落里酩酊大醉,跌躺在街边吹一夜冷风也净是惬意。

青城山不但是都江堰人的避暑后花园,也是成都人的乘凉地。青城山四季常绿,风景集雄、奇、幽、险、神为一体,自古以“青城天下幽”而著称。沿着石阶上山,两旁古木参天,遮荫蔽日,空气湿润清凉,石头上的苔藓绿得给人湿漉漉的感觉,俨然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的凉意扑面而来。

青城山一绿树掩映的道观

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掩映苍翠之中的道观和仙风道骨的道士,愈加衬托出青城山的幽静,每一个空气分子中都弥漫着淡泊致远的清爽。我们借宿在古老的道观中,每日都可看到日出日落、烟雾缭绕。在各个道观里进进出出,总有置身梦中的幻觉。与道士聊天,或是泡上壶茶,捧本书,心情闲定且从容。

文、图 / 李继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