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儒欣:牢记北斗星通科技强国使命

地图标注 行业动态周儒欣:牢记北斗星通科技强国使命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本文内容摘自2020年第8期


6月23日,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京北斗星通地图标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在现场见证了“北斗圆梦”的历史性时刻。

在卫星发射现场,周儒欣很感慨“20年前,在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前,我们设立北斗星通,坚定推广北斗应用,是完全正确的,是不后悔的。今天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我国全球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使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进入了新的全面应用的黄金时期,北斗星通也从此进入了黄金十年。”这是他对未来的判断,也是他对北斗产业发展的憧憬。

资本市场嗅觉灵敏,卫星地图标注题材近期也受到了投资者关注。作为中国卫星地图标注应用产业“第一股”,北斗星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

2020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成之年,也是北斗星通成立20周年。20年来,北斗星通已从成立之初注册资本只有60万元,成长为现在的总资产逾60亿元、年收入超过30亿元的上市公司;从一家起初只有24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拥有5000多人、旗下企业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国际化集团公司。北斗星通与“北斗”一起见证了中国卫星地图标注的崛起,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中国的北斗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在卫星地图标注领域深耕20年,对行业有一定感悟的“北斗人”而言,此刻在想些什么?今后公司在北斗地图标注领域有哪些布局?北斗全球服务后,对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又会有哪些影响和机遇?在位于北京海淀区北斗星通总部周儒欣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讲起他与北斗的故事……

创业!

推动北斗民用遍地花开

在这一次抗击疫情期间,北斗高精度测量火线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不仅提高了精确测量的精度,也提高了时间效率。疫情重点区域内,上百架10公斤至1.5吨载重地图标注,在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地图标注下,将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精准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在疫情常态化期间,北斗应用依然处处可见,在商场超市及果蔬市场人员密集区域,基于北斗的地图标注车,用于配送部分地区的外卖、生鲜等物品。

在这一次抗击疫情期间,北斗高精度测量火线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不仅提高了精确测量的精度,也提高了时间效率。疫情重点区域内,上百架10公斤至1.5吨载重地图标注,在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地图标注下,将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精准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在疫情常态化期间,北斗应用依然处处可见,在商场超市及果蔬市场人员密集区域,基于北斗的地图标注车,用于配送部分地区的外卖、生鲜等物品。

北斗正在从“天上好用”,走向“地上用好”。不可否认,从军用到行业应用,再到大众应用,这是全球卫星地图标注产业都走过的路。推动北斗民用,我国政府、业界、专家都在多方努力,尽快“让北斗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就有北斗星通的领头人周儒欣。

周儒欣回忆着他当年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所做的努力……

2000年9月25日,北斗星通成立,一个多月后的10月31日,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实际上这不是巧合,北斗星通正是为“北斗”而来,为“推广北斗应用”而设立。正如周儒欣所言,北斗星通“因北斗而生,伴北斗而长”,北斗星通见证了北斗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发展的每一步也紧密契合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周儒欣希望以推动北斗卫星系统产业化发展为己任,让北斗服务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在当年,这样的想法需要勇气。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1999年,当时36岁的周儒欣从部队转业,怀揣着北斗强国梦想与实业报国的情怀,带着北斗星通24人的初创团队开始了创业之路。南开大学本科数学系、研究生计算机与系统工程系毕业的周儒欣,对数字有着特殊的记忆,每一件事的具体日期他都能记得很清楚。

事实上,北斗系统建设之初只是一个军用系统,并不对民用开放。周儒欣是早期积极倡导、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的人物之一。

周儒欣退伍前,正值北斗立项启动时期,当时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国外经验。1997年,周儒欣组团赴美考察,考察团成员包括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多年致力研究GPS的过静珺教授,以及时任国防科工委航天局卫星应用处处长、后成为北斗系统总师的杨长风等人。周儒欣说,考察团一行把美国所有的GPS公司几乎全都看了个遍,包括当时比较知名的精密测量公司、芯片公司和运营服务公司。最后一站,是位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市的高通公司总部,在这里参观了高通公司OmniTRACS的运营中心——一个利用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来实现车辆监管的系统。令考察团激动的是,高通公司的OmniTRACS系统,与中国即将建设的北斗一号系统原理相似,并且北斗一号系统的服务能力是该系统的数倍。周儒欣因此看到了卫星地图标注的巨大应用空间。回国后,他向组织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内容就是将来北斗建成的时候,要对民用开放。也就是从那时起,推动北斗向民用开放便在周儒欣的心里萌发。

终于,退伍后的周儒欣等来了“北斗民用”的“回复”。在国家863项目支持下,北斗星通参与建设了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项目为北斗向民用开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北斗星通还拿到了北斗向民用开放后中国的第一块牌照——“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周儒欣与“北斗”盟誓,共铸“北斗梦”,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

事实上,拿到“001号牌照”,也让周儒欣赚到了北斗应用的“第一桶金”。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是北斗星通的第一个北斗民用落地项目,也是我国北斗产业化领域首个规模化应用案例。该应用实现了对所辖渔船船位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凭借北斗卫星的指引,在茫茫大海上捕鱼的渔民,能够清晰地找准回港的航路,遇险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北斗成了渔民心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护身符”,“庇护”着渔民们航行安全。

北斗在渔业的示范应用,像打开了一道闸门,水流倾泻而出。北斗星通开创性地将卫星地图标注技术应用在海洋渔业、港口码头、驾考、防灾减灾等众多领域,不断推动着北斗向更广的领域拓展,引领行业向纵深挺进。

仍以渔业为例,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需求的不断涌现,“北斗+渔业”应用不断深入,不仅满足渔民们急切的安全需求,还满足了渔业生产与管理的需求,为渔业提供一种时空基准,使得以往孤立的无数渔船,能够统一接入到一张巨大的地图标注。北斗星通技术人员表示,“当无数船只都成为海洋电子地图移动着的点,渔业部门更高效管理和服务渔民就成为可能,这将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挑战!

让“中国芯”跳动起来

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4个月后的8月13日,北斗星通A股股票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让周儒欣长期以来打造核心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的坚定信念得以实现。“其实,北斗星通在创业阶段,有很长一段时间北斗应用基本不赚钱,没有钱企业怎么活?”周儒欣说,当时我们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一是坚定搞北斗,做自主创新;二是国际合作,代理国外产品,合作创新。

改革开放早期,中国有大量做国外代理的公司。在企业创立之初,代理业务也是北斗星通的主要业务之一。不过,周儒欣做国外代理可不是只卖产品那么简单,他仔细研究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与国外厂商合作创新,甚至做起了“产品经理”,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研发部门,针对代理的国外产品进行改进创新。

然而,他并不满足这样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立志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周儒欣说,在我国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化发展初期,绝大部分的地图标注终端还都要依赖国外芯片。我们虽然有了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地图标注系统,但各类北斗应用终端仍然无法实现自主可控。

对待事物的执着、建北斗强国的理想,以及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念时时在提醒着他,“下决心一定要搞自主芯片”。主意打定,任凭周边各种声音和质疑,都改变不了他的决定。国内芯片人才匮乏,他就满世界找人。2009年3月,北斗星通设立了专业从事自主地图标注地图标注芯片研发设计的子公司——和芯星通。

2010年9月25日,北斗星通成立十周年这天,我国首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地图标注高性能SoC芯片(GNSS芯片)正式发布,这颗芯片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空白,打破了高精度测量、地图标注、授时等多个领域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时任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院士对这颗芯片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在世界上表现了北斗强国的梦想”。该成果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斗星通在“芯”的世界不断耕耘,从2010年发布国内首颗90纳米工艺北斗多模多频基带芯片开始,不断迭代,陆续开发出55nm、40nm、28nm等十余颗芯片,无论从工艺、尺寸、功耗,还是性能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在历次国家级比测中,北斗星通的自主芯片及基于芯片的模块、板卡等产品均位列榜首。目前,公司最新一代22nm工艺的芯片也有望于年内面世。

超越!

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

2014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从这年起,北斗星通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向着国际一流企业迈进。通过“内生+外长”,即在持续提升公司现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资本手段收购兼并行业内细分领域的一流企业,提升公司核心技术实力,扩大产业链布局,壮大企业规模。按北斗星通的说法是,上规模、上水平、国际化。

位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北斗星通总部办公大楼

北斗星通日前发布业绩预告披露,预计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000万元-70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00%以上,去年同期亏损4330.92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地图标注芯片及5G陶瓷元器件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业绩大幅增长、扭亏为赢,这不仅是投资者想看到的,也是周儒欣和北斗星通人希望的。“去年,北斗星通进行了商誉减值,造成公司年度亏损。”周儒欣表示,2020年是一个“逆周期”增长的转折点,公司要抓住这次机会。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了社会和各企业当头一棒,好在,凭借北斗星通在核心技术、产品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北斗星通半年报预告预期数据非常亮丽,让北斗星通上下倍加鼓舞,也极大增强了客户、合作伙伴与投资者的信心。

通过规模化发展,目前北斗星通已形成卫星地图标注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及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聚焦卫星地图标注、5G通信、汽车智能网联等业务方向,成为了产业链覆盖较为完整的行业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自主地图标注地图标注芯片发展,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2016年以15亿元入股北斗星通。“北斗星通成为自主北斗芯片领域的‘国家队’。在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同时,也让北斗星通人更加自信。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周儒欣表示。

在周儒欣看来,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产业未来将进入黄金十年,有能力、也有机会进入国际主赛道,和国际一流企业竞相比武。同时,北斗星通已经为下一步黄金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他说,特别是最近北斗三号收官卫星发射前后,北斗星通又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比如22nm工艺的新一代卫星地图标注芯片,也是车规级芯片,其尺寸是过去的四分之一,功耗是过去的五分之一,这是为迎接未来车辆地图标注千万级或更大范围的需求,特别是地图标注、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北斗星通在资金上也做了充分准备,7月3日通过定向增发再融资10亿元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

北斗星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协会日前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地图标注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周儒欣最后表示,“北斗星通2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忘实业报国初心,牢记北斗强国使命’的奋斗史。”今天,北斗星通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向着建成国内超一流、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集团迈进。

文 / 本刊特邀记者 徐红、本刊记者公海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