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乘风破浪”的大明王朝

地图标注 行业动态科普 | “乘风破浪”的大明王朝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带大家走进郑和所在的朝代,一起去感受“乘风破浪”的大明王朝!

朝贡贸易

有明一代的君主鲜少热心于开疆拓土的事业,除了平定北方边境的军事行动外,极少发起征伐战争。


明太祖是一位理想化的统治者,向往以礼治国、四方宾服的“成康之治”,因此不但定下周边十数个“不征之国”,还积极推行“朝贡贸易”,和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朝贡贸易把“朝贡”与“通商”合二为一,非入朝纳贡则不许互市,它不但是明朝的基本外交政策,还是在很长时期内唯一获得官方许可的对外贸易途径。

明代主要朝贡国及贡期

在“隆庆开关”之前,海禁一直作为明朝的基本政策加以实施,民间贸易长期处于非法地位。各国只要承认明朝的宗主地位,宣告自己的领土属于明朝的势力范围,就可以按照规定呈送“贡物”,然后获得回馈的“赐礼”。贡物一般是香料、宝石、工艺品、珍禽异兽等本国特产,赐礼通常是金钱或者丝绸、茶叶、瓷器等明朝物产,而且赐礼的价值往往是贡物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之多。


从洪武元年(1368年)起,明朝就开始派遣使者出使各国,于是“海外诸藩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永乐年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掀起了中外交往的新高潮。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期有朝贡贸易关系的国家共有 63个,大部分都是在洪武及永乐年间开始建立关系的。这种对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睦邻友好政策,也被以后诸代所继承延续。

明朝朝贡贸易示意图

郑和远航

约 1558 年波斯绘画郑和下西洋场景

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奉命率领船队怀着“宣德化而柔远人”的政治理想启程远航。


郑和的远航行动共计七次,途径南海、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以婆罗洲(今文莱)为界,将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远及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的广大区域概称为“西洋”。郑和所到之处主要是东南亚各国,在“西洋”范围内,因此这场远航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海路线示意图


与后来陆续启程的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探险家们不同,明朝派出的船队并没有掠夺资源、海外贸易或殖民统治的计划,而是致力于把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制度扩展到海域世界。郑和从各国带回了明朝罕见的稀有珍奇之物,同时也向对方赠送了大量本国物产,传播了明朝先进的生产和医疗技术,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对外的“怀柔”政策。以郑和的到访为契机,南亚各政权纷纷开始向明朝派出朝贡使节,建立外交关系。明朝由此声威显赫,统治者一度可以和唐太宗时期的“天可汗”地位媲美。

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主要技术交流

海上风云

明朝与世界大事记简表

明朝活跃的历史空间不再局限于它所统治的疆域,而是借由海洋扩展到更为广阔的“东欧亚”(东北亚、中亚、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印度的一部分)地区。然而,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派遣舰队远渡重洋,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全球视野下,固守一隅的明朝即将面对来自西方的冲击和碰撞。


尽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于其他国家,但其后由于海禁政策的颁布,明朝的航海事业停滞不前。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各国远洋舰队相继登陆明朝领土。面对来华的西方国家,明朝官员按照惯例要求他们遵循“朝贡贸易”体系,称臣纳贡,按期交易。由于双方不能达成共识,中西交往并不顺畅。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明时期东亚、东南亚贸易据点示意图

虽然民间贸易仍然受到政府的多重约束,开放的自由港口也只有一处,但私人对外贸易终于取得了合法地位。自此,明朝的对外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文字及图片内容来自

书名《中华文明地图》

主编华林甫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书号9787520403139

审图号GS(2017)3886号

向上滑动阅览更多精彩内文

来源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