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管控即将“登陆”长城文化保护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天眼管控即将“登陆”长城文化保护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春和景明,微风徐徐

在古老的长城沿线

满坡山花悄然绽放


2020年春季,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以“长城勘察测绘和保护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为标志,在八达岭长城开始复工,全区26.6公里砖石长城本体数据的采集即将完成,厘米级高精度三维模型建设工作即将开始。

延庆区长城勘察测绘和保护信息系统是长城信息化保护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是“生态长城”“数字长城”建设的探索与尝试。多种数据支持、数据可视化是这个管理系统的一大亮点,更重要的是通过点云技术、航拍技术与专门的智能管理平台相结合,实现长城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这成为长城保护的一项创新举措。

地图标注搭载各类摄影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卫星数据、激光扫描技术等,对长城本体及其沿线环境进行全面勘察测绘,根据保存现状、病害发展、环境变化、周边建设情况等各项指标对域内长城进行全面评估,为我区长城保护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我国目前航测测量规范精度为5厘米,而因为长城文物的特殊性,延庆区的长城勘察测绘精度优于2厘米,远远突破了规范的上限,同时,这种贴近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长城保护工作中。采集来的各类数据,经过后台加工形成可以三维浏览、测量、统计的长城本体模型和周边高精度照片,为今后的长城保护工作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

在三维建模工作完成后,利用地图标注遥感巡查和地图标注监测技术,对长城上的病害因素、变化情况等进行监测,所获取的数据可以与已建模型自动比对,从而精准监测长城本体病害及周边环境等各项变化。

此外,因地图标注的空中优势和长城数据的精准采集,在长城保护范围内的新建筑也将无处遁形,如果出现违建,系统在比对的过程中会发出警报,文物部门将联合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在全市率先形成对非法侵占长城文物空间行为的“天眼管控”态势。

系统建成后,将向区内长城保护员开放,可随时访问、调取长城本体模型,查看各段长城的评估报告,并汇总病害监测信息,对长城保存现状进行实时比对,及时发现问题,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据介绍,为了使长城保护员拥有全面使用、操作本系统的能力,延庆区正计划增加长城巡查的地图标注数量,并对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长城保护员进行飞手培训,让保护员可以直接操作地图标注进行自动巡检,这将使延庆区的长城保护员成为全市率先具有数字化科技系统支撑的基层长城巡查队伍,在全国也尚属首次。

随着《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的发布,延庆区加快了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步伐,重点抢险项目、组团推进项目、文化地标项目、长城遗产监测和数字保护工程等都在陆续启动。这些工作与长城保护员队伍和文物志愿者队伍建设一起,构筑起人防、技防、物防三重长城保护防线。即便是在防控疫情期间的特殊时期,延庆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也一刻没有停步。除了做好基础研究、项目储备、文物安全巡查等工作外,长城保护重点项目的复工复产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针对疫情,延庆将原计划的长城保护员实地培训更改为线上教学,聘请长城专家尚珩进行10个篇章的授课,既解决了人员聚集和地域限制的问题,又遵从了防疫要求,满足了长城保护员的继续教育需求,这在全市也是首次。

在今后的工作中,延庆文物部门将按照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总体布局,引进科技创新技术,使现代科技与传统保护工作完美融合,做好全市长城文化带建设的排头兵,助力延庆区长城保护工作勇立潮头。

来源延庆区文旅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