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测量冲顶成功!中海达全程助力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珠峰测量冲顶成功!中海达全程助力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北京时间11点02分,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峰顶。此次中海达提供了GNSS装备,全程助力珠峰高程测量,彰显国产之光!

5月26日,珠峰冲顶前夕,东绒交会点,测量队员在风雪中调试中海达VNet8

5月27日,珠峰冲顶同时,大本营交会点,中海达VNet8记录数据

4月30日下午3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宣布正式启动,此后几乎每日都有最新消息从前线传来。5月26日,测量登山队第三次从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出发。27日凌晨,队员们从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再次向珠峰峰顶发起冲刺,在万众瞩目中于11时02分成功登顶世界屋脊。

北斗卫星珠峰“首秀”
国产装备全面担纲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开展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10月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提出“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随后,自然资源部会同外交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组织了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包括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图标注局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精锐力量全力以赴,陈俊勇院士、杨元喜院士领衔的科学专家对测量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国测一大队负责珠峰实地测量。

从1966年我国第一次对珠峰进行实地测量起,每一次珠峰测量都代表着中国测绘技术和作业方式的新突破;1992年,我国首次将GPS技术用于珠峰高程测量;2005年,测量人员携带双频GPS登顶进行实测并用冰雪雷达探测仪登顶,首次揭开峰顶神秘的冰雪厚度;现在,中国测量人员又一次向珠峰之巅发起冲锋。

2005年登山测量队员登上珠峰峰顶

和之前相比,此次珠峰复测关键一是依托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开展测量工作;二是国产测绘装备全面担纲。这是彰显中国测绘技术实力的重要时刻。中海达北斗接收机VNet8有幸入选,成为助力珠峰测量的重要一员。

中海达集团启动一级响应,成立由集团董事长助理、研发第一负责人牵头的珠峰装备保障项目小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保障配合,从装备的专业性、稳定度、与高海拔极端环境的适配度等方面层层测试、不断改进,并配备了最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全程跟进装备培训和现场实测。

珠峰大本营,和测量人员一起“整装待发”的中海达VNet8

稳定、安全、易用
为珠峰测量定制装备

从去年11月份接到自然资源部关于珠峰测量装备遴选的通知后,中海达根据要求选定了适用于恶劣环境、此前已经在高原项目中有稳定出色表现的VNet8参评。

中海达VNet8是目前市场上真正支持北斗高精度的参考站专用接收机,可广泛应用于国土、地图标注、移动通讯、监测、电力等领域。VNet8此前曾助力川藏高原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塔杆监测项目,也被应用于广西、新疆、云南等省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同时还是中国移动2019年HAP(高精度卫星地图标注基准站)装备集采项目的中标产品,在多次实地作业中表现出色,体现出稳定、精准的性能。在经过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简称国检中心)组织的严格精度及环境适应性测试后,VNet8成功入选珠峰测量装备清单,中海达又根据国检中心的要求,对提供给珠峰测量的装备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开发。

中海达VNet8顶风冒雨进行信号测试

高海拔意味着低温、低气压,这会影响信号指标、同时考验装备的稳定性。为了满足珠峰测量需求,中海达为VNet8配备了足以应付零下40度低温的电池,同时定制了专业的外接低温电池,可以满足高原低温条件下48小时的连续测量。

中海达珠峰测量装备接受零下40度低温测试

高海拔也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为了让测量人员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高效作业,中海达把所有作业流程进行了定制化配置,只要按一个按键就开始工作,U盘一插就能自动拷贝数据。此外,为了方便测量人员可以单人操作,中海达还专门定制了量高杆。

安全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满足珠峰测量的流动性,中海达单独定制了天线背包,使用低温环境专用材料,具有高防护性;同时考虑到高海拔情况下稍有磕碰容易受伤,把装备上的螺母改成了内沉式,整机完全没有突出部分。

针对山腰测量和冲顶测量,中海达设计了两套不同的装备方案,在冲顶装备中配备单手可握的小型天线,减轻测量人员负担。在数据存储方面也采用了不同方式山腰测量的数据同时存储在主机和U盘;冲顶测量,则是在U盘拷贝的同时利用网络做数据实时回传,并且为了避免网络的不稳定,提前进行了断点情况下依然保证回传的设计。

此次珠峰测量,中海达所提供8套测量装备全部免费,所有装备的研发、测试、运送和相关人员保障等投入费用超过百万,从一开始,中海达的原则就是“不惜一切力量保障珠峰测量”。在4月5日举行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出征仪式”上,中海达集团董事长助理方兆宝博士到场,并亲手将经过国检中心检测合格的测量装备交到执行本次测量任务的国测一大队代表手中。

国测一大队代表接收中海达装备

专业团队保障
随时提供装备技术支持

针对此次珠峰测量装备,中海达珠峰装备保障项目小组在定制开发、装备测试的各个环节都派出集团最有经验的人才,并精心选派技术工程师亲赴珠峰大本营,全程跟进装备培训和测量过程中的技术保障。

中海达技术工程师为珠峰测量进行装备调试和培训

派赴珠峰测量的技术工程师是前期全程跟进了装备定制、测试的专项人员,熟悉和了解装备,能解决实际测量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同时,考虑到高原环境的特殊性,中海达一开始就选定了曾经多次、长期进行高原测量作业的技术工程师,保证人员的稳定可靠。

冲顶前对交会组再次培训和确认装备

从4月初入藏以来,技术工程师与测量人员紧密配合,调试中海达GNSS装备,并为熟练操作装备进行了培训,实现装备的高效作业。针对测量队临时提出的紧急需求,中海达也积极调动人员配合解决。5月6日测量登山队员冲顶出发前,中海达收到需求——冲顶方案有新调整,要求软件功能作出相应的改进。如果测量装备可以不带下山,就会一直记录数据,如此一来,数据量将大大增加。原先给出的转换软件要求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数据量转换。为此中海达紧急安排了算法组两名工程师及多名测试人员,连夜修改软件和测试,保证转换软件满足峰顶测量的要求。

在珠峰大本营进行测量的中海达VNet8

珠峰测量是受到世界瞩目的国家大事,是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硬核亮相,此次高程复测更是国产测绘装备的一次关键检阅。今年是中海达成立二十周年,作为一家从创立起就专注于卫星地图标注技术的企业,能参与这样国家层面的标志性行动,是机遇,更是挑战。中海达有信心代表国产装备通过这次考验,用稳定高质的表现,让世界看到国产测绘装备的硬实力和高水平,也藉此机会激励全体中海达人在地图标注标注技术的产业链条上不断探索,将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和服务不断融合,勇闯新高峰!

媒体关注

冲顶成功后,助力本次珠峰测量的中海达也受到包括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今日头条在内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其中,广州日报记者连线采访中海达董事长助理兼测绘公司总经理鲍志雄,以及驻扎珠峰地区提供技术保障的中海达技术工程师涂陶,讲述卫星地图标注、测绘地信的“广州科技”故事。

世纪初95%产品依赖国外,10年后国产率跃升到95%

广州日报中海达成立于1999年,当时中国卫星地图标注技术水平如何?中海达是如何成长为现在的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的领军企业?

鲍志雄中海达成立之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GPS产品。当时,中国国内的高精度卫星地图标注装备95%依赖进口。但进入21世纪之后竞争格局迅速逆转,仅仅10年间,市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直到2012年,北斗卫星系统在行业应用上还是比较少的。2012年前后,北斗二号系统步入大规模应用时代。目前,中海达已经形成以北斗系统为主、兼容其他卫星地图标注系统的解决方案。

下个月,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即将发射,预示着我国北斗卫星生态系统即将完成,从2000年起启动的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收官环节。从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到 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的骄傲,非常值得国人自豪。

鲍志雄

研发占员工总数近四成,与进口产品是“科技和质量上的比拼”

广州日报中海达如何通过自主研发,筑起“技术护城河”?

鲍志雄中海达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有非常强的技术基因,这个基因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体现的无处不在。从研发投入的角度而言,中海达每年拿出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几以上投入到研发,其研发人员人数占集团总人数的35%以上;每年专利申请量过百,目前拥有海内外知识产权970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

2011年上市后,公司布局许多新领域,比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海洋声呐关键技术、地图标注飞控技术、超宽带地图标注技术等。目前,中海达主营业务所涉及的产品领域,已全部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

回顾公司成立之初,国产高精度卫星地图标注设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有5%左右,但2018年这个比例升至95%,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在以中海达为代表的企业助推下,中国地信设备行业的进口替代,并非仅仅是价格上的竞争,更是科技和质量上的比拼,甚至在诸多科技前沿领域成为引领者。

历史证明国外技术封锁,反而能促进国产技术发展

广州日报业界担心,中美经济和技术正在失去过去更为紧密的互动状态。您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突破技术封锁?尤其芯片方面。

鲍志雄事实上,我觉得不仅在企业层面,在国家层面,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长期存在的,特别是卫星地图标注这个领域,当年中国希望跟欧盟合作,共同建造全球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但因为一些国家的阻挠和相关一系列行为,中国被迫自主研发出自己的星载原子钟。正是因为国外的技术封锁,反而促进了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使得我们补上了技术短板。

现在,卫星地图标注产品的核心部件国产化,我们基本都是依靠国内科研能力去突破。从大到整个北斗系统,小至企业设备的核心部件,都走上国产化之路。

“在广州感受到对科企的支持,是在外地感受不到的”

广州日报在卫星地图标注领域,广州卫星地图标注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5。您如何评价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在广州的发展?有哪些环境因素促进了行业发展?

鲍志雄我印象很深的是,大约在10年前,我参加过一次广州卫星地图标注产业调查。当年,卫星地图标注产业70%的产值来源于广东省。这些年,广东省、广州市和我们所在番禺区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非常大。广东省之所以走在了卫星地图标注产业的前列,我觉得跟广东省强大的民营经济活力有关。而且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属于装备制造,装备制造需要一个分工精细的产业群,广东省产业群的基础是最强的。从制板开始到零部件生产,制造能力非常强。广东省在装备制造上的领先性,是促进卫星地图标注企业在广东省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我也留意到,广东省在对口国家政策这一块,可能有弱势的地方。过去,中海达的客户来自于全国各地,更多是纯粹面向市场的业务销售模式,不完全是针对政府大项目的销售模式。不过最近,我们也逐渐参与到国家政府层面的大项目攻关,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也是国家对“广东智造”“广州智造”的认可。

来源中海达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