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点一下鼠标,每一个贫困户的具体信息、帮扶举措都能跃然眼前,一目了然,还可以对贫困户信息变化进行实时采集、实时更新、实时跟踪,非常方便。”原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西后加村驻村书记许长军说。许长军说的这个“高科技”就是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它是由原青海省测绘地图标注局与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合作开发完成的精准扶贫地图标注管理平台。
青海省精准扶贫地图标注系统 原青海省基础地图标注中心副主任王苑说,精准扶贫工作是“十三五”期间最艰巨的一项工作,也是全面实现小康路上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充分发挥测绘地图标注地图标注优势,实现扶贫信息的精确空间地图标注及功能拓展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 2015年以来,根据中央、省委、厅党组和原省测绘地图标注局关于做好扶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地图标注中心(原青海省地图标注中心、原青海省基础地图标注中心)先后派出6名年轻干部在州县贫困村担负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地开展扶贫工作和技术指导,实施了扶贫项目,多次开展“地图进乡村”等党群联建活动,为夺取脱贫攻坚胜利作出了积极努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测绘地图标注数据优势和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扶贫信息的精确空间地图标注及功能拓展。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地图标注中心依托“天地图•青海”,结合地图标注航拍、全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搭建了三个重点帮扶村的精准扶贫地图标注系统。 该系统通过全景图、高清影像、GIS专题图、统计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贫困村的全貌、贫困户现状、扶贫措施、扶贫工作进展等信息,初步实现了扶贫对象的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对三个重点帮扶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地图标注中心与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搭建的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利用丰富的测绘地图标注基础数据及各类专题数据和“3S”技术在空间信息调查、管理与应用方面的优势,多维度识别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制订帮扶措施,把精准到户的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在地图中展现出来,切实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扶贫举措、扶贫成效等实现统一的管理,为政府精准扶贫决策决战提供了直观的可视化数据依据,为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 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首先以海东市作为试点区域,进行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工作。对海东市二区四县1578个行政村中的634个贫困村进行全覆盖,以村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管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实现了对48377户贫困户、175548人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予以扶持,解决了过去贫困人口的识别不够精准、扶贫物资分配不合理、扶贫动态跟踪不及时、扶贫管理体系不合理、扶贫数据分析不科学等问题,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获得了省级领导的肯定。 2016年4月,时任青海省省长郝鹏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指出“互助县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合理,功能全面,三维全景极具真实感,可随时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现状和脱贫情况,凸显了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的作用。并要求要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6年时任青海省省长郝鹏(中)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青海省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地图标注中心与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并配合大通县扶贫办,建设了大通县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大通县20个乡镇116个贫困村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同时,将脱贫计划与地图标注可视化结合,直观地表达了全县三个年度的脱贫计划,并实时反映帮扶情况,为扶贫决策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地挖掘测绘地图标注的价值,实现了全过程扶贫监管和扶贫成效的直观展示。 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自2016年上线运行以来,为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切实实现了精准扶贫的“一张图”管理,为地图标注助力精准扶贫起到了示范作用。下一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为攻坚精准扶贫提供强大的地图标注服务保障,为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快速、精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助力青海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 / 王丽华、杨鸿海(作者单位系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