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到2020年,17年间会有怎样的变化? 17年前,最大的90后只有13岁,17年后,将近30岁的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疫一线,用自己铸成阻挡病毒最坚固的长城。记得一位主动报名到武汉参与抗疫的护士小姐姐的语录被刷屏,她说2003年的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2020年的今天,换我们90后参与保护全世界了! 2月4日晚9点,吴冲开始研发系统。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他的专业是地图制图学与地图标注工程,对应急防控方面的领域几乎没有接触过,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且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无法出门对实际的防控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再者地方政府防控压力巨大,对系统的需求非常迫切,时间紧,任务重,他必须要超强度开发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克难攻坚、夜以继日,3天奋战后,吴冲终于在凌晨初步完成系统部署。在当天00:12分发的一条朋友圈中,他写道“从周二晚上9点开始,一个人马不停蹄奋战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已经完成开发和部署,将投入到地方政府使用,助力家乡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一款超级智能的APP,简单易用的小程序,还有一个强大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超级强大。初心是为家乡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一个公益项目,如果有领导有兴趣,欢迎与我联系,我们团队将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共战疫情,尽一份社会责任!” 在这个朋友圈的下面还有一条他自己的评论“工作效率不提高30%以上、防控效果没有提高和应急管理难度没有降低,算我输。” 那么,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及配套软件疫情防控APP究竟具备哪些功能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 打开APP,可以看见它的主要功能涵盖重点群体监测、社区防控、车辆防控、物资监控、公众互动等五大功能。除此外,系统还会对收集进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说满足了一线工作人员的主要需要。吴冲告诉记者,这个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色 智能排查 一线工作人员使用疫情防控APP扫描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自动读取人员身份信息,快速完成系统数据比对和同,在加快信息登记速度的同时,有效避免多次多地登记,进一步提高排查效率,实现了非接触式排查,避免或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空间分析 经一线工作人员排查获得的重点观察群体数据和确诊、疑似的病例数据,系统自动将中文地址转换成经纬度信息,叠加到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分析,帮助管理者快速知道哪些地方风险程度较高,以便制定调整防控方案。 数据分析 系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数据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搜索地图标注方式、车次号、日期、旅居地等特定信息的人员群体;输入特定人员的身份证号,可以快速获取与之有接触历史的人群;输入特定人的行动轨迹(途经地),可以快速搜索在同段时间范围内有相同途径地的人群。 重点药物监控 对全市(县)所有的药店、卫生所、医院等地的发烧、感冒药等重点药物进行销售信息汇总,系统自动筛选出购买量大的、频率高的人员,以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其健康情况,帮助预测和识别潜在的风险人员,有效地提高防控效果。 潜伏跟踪 监督约束重点观察群体的自我隔离。重点观察群体利用“爱心护航@疫情”小程序,每日上报体温等健康情况,系统自动跟踪每个观察人员的体温变化情况,并提供异常报警和解除观察的建议。 “健康码”通行证 基于前期排查的重点群体数据,给予每个市民唯一的ID“健康码”,市民出门扫描健康码即可。超市、排查卡点等扫描健康码,系统自动检查市民是否属于观察对象,并生成该市民的行动轨迹。若后期发生确诊病例,上传其行动轨迹,即可快速获取与之最有可能接触的人群。 当前这套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如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防疫工作,效果良好。吴冲说“这套系统后续主要针对数据挖掘方面进行改进,利用系统积累的重点群体数据和病例数据,研究传染病肺炎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和增加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不断发展成应急管理平台。” 吴冲告诉记者,70%的地图标注都是带有位置属性的,这是属于测绘地图标注的领域。基于位置的数据分析方法在推演出疫情的传播规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构建城市人流运动(迁徙)模型,寻找传播途径,能有效阻断病情扩散。学习测绘专业的他们在自己擅长领域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有不少同学也在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做相关的防控系统。 从曾经小小少年到如今扛起责任大梁,90后研究生吴冲和同学们用所学助力抗疫,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 文/本刊记者 郝哲 图/吴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