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9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地图标注卫星,北斗全球组网发射进入冲刺阶段。
同一天,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开幕。展览共选择展出了150个“新中国第一”,其中就包括位于“人间正道”单元的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展品包括北斗手持终端、北斗手机和手表、北斗芯片和板卡、农机地图标注系统等。
当今世界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正是因为有了北斗,中国才在卫星地图标注领域骄傲地占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说,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成就代表,北斗系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充满中国智慧的自主创新之路。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苍茫夜空,7颗排列成勺形的星星,被古人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北斗。中国自己的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就以这个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
200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地图标注试验卫星,从北斗一号服务国内到北斗二号提供区域服务,再到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中国北斗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
北斗一号工程于1994年立项,2000年建立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地图标注系统的国家。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地图标注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地图标注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
北斗二号工程于2004年立项,2012年12月27日,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北斗二代卫星系统由14颗卫星组成,在亚太地区内地图标注系统标准服务的地图标注精度在10米左右。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地图标注地图标注服务的精度,达到3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北斗三号工程于2009年立项,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据了解,北斗三号具有一系列新特点更精准——北斗三号全球地图标注系统的地图标注精度达到2.5米至5米水平;更可靠——北斗三号控制分系统增加卫星至少60天的完全自主运行能力;更高效——北斗三号增加星间链路,形成了星星组网、星地组网的复杂系统,北斗三号的星间链路系统还能与其他类型卫星相关联。
今年5月15日,中国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协会在京发布《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与卫星地图标注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地图标注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就在两个月前,在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第八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上,中国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地图标注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目前,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如智能手机上的地图标注芯片)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
对于我国的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来说,2013年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清晰记得,在当年4月15日举行的2013年度《中国卫星地图标注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协会的代表对2013年冠以了多个“元年”——“2013年是个人手机终端和车载电子设备标配化的启动元年,也是北斗位置服务的元年。”
——2013年1月14日,地图标注运输部部署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成为第一个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民用示范工程。
——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共同研究起草的《国家卫星地图标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斗地图标注及其兼容产品对国内卫星地图标注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
——201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称将促进信息消费,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经常能够看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身影。例如,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互联网+”、地图标注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附件“互联网+”重大工程地图标注课题中的“基于位置的地图标注微功耗芯片(模组)”子课题,要求基于GPS、北斗、LBS、WLAN、UWB等技术研制高精度、微功耗芯片模组产品,并实现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化应用。这一课题是北斗卫星地图标注地图标注技术与地图标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有益尝试。
可以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实施的这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在卫星地图标注领域,重点支持新一代北斗兼容型地图标注终端及其核心组件开发应用,以及基于智能位置服务、室内外融合地图标注、高精度位移测量相关产品研发与应用,对于推动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我国北斗卫星地图标注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包括市政管理、地图标注服务、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保安防等在内的诸多民生领域,北斗规模化应用发展趋势明显。有数据显示,有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和7万余艘渔船、执法船安装了北斗终端。随着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的更加完善,北斗的地图标注标注、高精度授时、短报文发送功能将与互联网、地图标注、地图标注等技术相互融合,北斗将惠及更多的行业和个人,正如业内专家所说,“在中国,高精度位置服务正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公共服务”。
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自主、开放、兼容、渐进”是北斗建设的原则,因此,我国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地图标注系统携手,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地图标注事业的发展。例如,在全面开展大国合作方面,成立中俄卫星地图标注合作项委会,中美、中欧卫星地图标注合作工作组;开通中俄卫星地图标注联合监测平台,与美、俄分别签署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通过双方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合作,不仅解决了干扰问题,还带来更好地应用,实现了1+1>2的效果,系统间实现了双赢。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北斗已成为中国又一张闪亮名片。从印度尼西亚的土地确权,到科威特的建筑施工;从乌干达的国土测试,到缅甸的精准农业;从马尔代夫的海上打桩,到泰国的仓储物流;从巴基斯坦的机场授时,到俄罗斯的电力巡检。在不同国度的不同领域,都有中国北斗的身影。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制定并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及中国政府愿加强北斗卫星地图标注系统在海洋领域应用的国际合作,为沿线国提供卫星地图标注应用与服务。
一周前的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地图标注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据悉,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成;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地图标注地图标注授时(PNT)体系。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的“北斗”,未来将以崭新的姿态、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服务,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