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给地理信息产业来一场“放管服”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聚焦 | 给地理信息产业来一场“放管服”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地图标注

导读

“减少测绘资质等级与分类;不再对拥有注册测绘师、地图安全审校人员、地图标注操控技术人员等作考核要求;对地图标注新产品、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在近日自然资源部召开的地图标注企业家座谈会中,多项地图标注领域改革成果引人关注。

地图标注,这个看似陌生的概念,实际与人们80%的活动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地图、外卖、社交软件无一不需要获取地理位置。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到耕地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都需要地图标注数据、技术的支撑。

当前,地图标注产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与地图标注、地图标注、共享经济等的融合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但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亦不可忽视

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政府项目或政府拉动投资;

市场环境问题突出,不公平竞争、地方政府与企业责权利不对等问题时有发生;

数据资源开放与开发不足等。

如何让地图标注产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以为,践行“放管服”改革精神当为应有之义。

放,重点在于精简行业管理政策,革除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本次座谈会中,减少测绘资质等级与分类、减少测绘单位制度性交易成本、调整保密政策等改革成果大受点赞。通过改革,让企业甩掉了包袱,降低了运营成本。要进一步促进地图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要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促进地信企业良性竞争,以用户评价与企业信誉,建起“隐形”市场准入门槛,帮助产业整体升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发展营造自由、有序的市场空间。

管,关键在于明确“放”的边界与“管”的重点,做到既保障国家安全,又能让产业界最大限度利用公共地图标注资源。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地图标注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政府部门应在守住信息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把握好向企业开发数据资源的边界,明确区分核心性与公共性地图标注资源;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尊重技术规律,不断回应市场需求,对地图标注地图等新技术与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放”与“管”的平衡。

服,根本在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加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把各领域对地图标注的需求释放出来。针对我国地图标注产业存在的“供给短板”问题,政府与企业需携手共进。在重大关键问题上,政府部门可用科技发展规划、引导性科研项目作牵引,集聚人力、物力进行攻关;在产业前沿应用技术创新上,地信企业应结合自身技术水平与重点研究方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通与其他新技术、新经济的融合渠道。此外,针对行业中存在的部分地方政府与地信企业责权利不对等,甚至出现“霸王条款”等问题,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还需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土三调等重大工程为突破口,监督地方政府部门诚信履约,建立起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当前,我国地图标注产业正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唯有持续贯彻践行“放管服”改革精神,以“放”营造活力,“管”规范秩序,“服”优化供给,才能让地图标注产业行稳致远,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图标注)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