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保卫”乡村

行业动态 地图标注无人机“保卫”乡村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地图标注

提交资料后最快2小时标注成功

宵节一过,颇不平静的春节也走到了头。
当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连日增长的数万确诊病例时,这次农村的“硬核”防疫决心、表现可圈可点。
可以说,湖北现在集聚举国的医疗力量、资源支撑。这意味着其他地区没有更为强大的医疗资源为后盾,不容失守。
8日,湖北省长在视察中点明,当前疫情呈现城市向农村蔓延的态势。
身处疫情的末端防线,“如果没有无人机、大喇叭,以及大批量基层工作人员的坚守,村里的防疫战会打的很艰难。”
01
留给村里宣传的时间不多
农历庚子年初一早上,江西省南昌县的基层人员轮番出动。
前一日(1月24日),江西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截至1月23日23时,江西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达7例(含重症病例4例)。
“有些村民,就算是年轻人,也不懂什么叫一级响应,这相当于是战争时期国家拉响的警报。”
一级响应启动后,各级政府力量联动参与到疫情事件中。
南昌县城西南面的冈上镇党委,组织了18个基层党组织(党总支、党支部)、412名党员,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组成3个党员突击队,102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到防“疫”中来。
镇上的大喇叭也再次响了。“现在都有电视、电脑了,都不爱听喇叭。广播就是谁要开会了,有事就吆喝吆喝,集合或者干嘛的才会有人用,一般不用广播。”
这一次,大喇叭不再宣传开大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是开始宣传疫情防控。
三五辆宣传车队走街串巷,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科普知识、《致湖北武汉来赣返赣人员的一封信》、《致全体南昌县人民的一封信》以及举报电话。
宣传内容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走亲戚”,以及“武汉返乡人员自觉登记,在家隔离,有发热、干咳症状及时上报就医”等等。
沿街店铺、商场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以及横幅宣传口号,带有乡土气息又别有一番滋味。
而对村民来说,口号还远远不够。
有基层人员直言,“不在基层可能不知道,文明的标语效果不明显,有些人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现代化、城镇化冲击下的农村,村落的数量和规模骤减。“长住村落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一开始,有些村民都不知道(疫情)这事儿,即便知道了,老百姓的意识可能一下子没那么强。有集聚聊天的,有出来不戴口罩的......”
一些偏僻村落,通过村里“小喇叭”在每日三餐时间循环播报疫情。“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不间断循环播放,方言版、普通话版都有,但其实只能覆盖附近的几家,大部分住户是听不到的。”
02
封村后,负面情绪也来了
也是在除夕、初一前后,按上级政府要求,江西省南昌县冈上镇各个村庄陆陆续续的封村、封路,封锁了进出村庄通道,限制村民出行。
“冈上镇人口分布的比较散,农村等犄角旮旯比较多。”
东邻向塘机场、火车站,西傍赣江,冈上镇的辖区面积近96k㎡,常驻户籍人口有5、6万,涵盖冈上街、市汊街、万舍街等3个居委会,长湖、兴农、蚕石、石湖、曲湖、晋安、冈上、安仁、合山、东坛、万舍、黄台等12个行政村。
留给村里的宣传推广时间不多,人力也远远不够。
正如冈上镇曲湖村村书记所说,“那时候每个村都要求设关卡,村干部、村小组长正忙在村里设卡口,人手忙不过来。当时靠发宣传单、搞横幅、写标语之类的形式宣传,效果不算多么理想。常驻村民有两三千人,人手不够,前期可能也没法到每家每户宣传。”
村里安排了一个排班表,三四人值一天班。从大年初一开始,干部们不是在村里巡逻、劝散村民集聚活动、张贴告示,就是在卡口值班,没有所谓的休息时间,人手非常紧缺。
前期的宣传效果不算理想,可想封村后的强烈反响。
一种声音来自基层工作人员。
这本是一场资源并不对称的战役。村干部、村医和村民们普遍反映:农村的医疗防护用具的紧缺是个大问题。“去年年底就布置防疫工作了,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充足的物资。口罩不够分的,更不用提其他防护用具。”
“只能一天用一个,有时候买到假口罩也只能将就用”,有值班的工作人员表示很无奈。
在农村,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人比比皆是。“村民也很难买到口罩。村里的诊所,从去年年底就口罩缺货,问过医药商,对方甚至还不确定什么时候可能有货。”
加上,目前大部分口罩优先支援重灾区。“现在购买的口罩基本都在路上被截下来了,优先送往湖北。”
另一种声音来自村民。
平时多数村民都进城务工。过年是这个村子一年中唯一一次大团聚,也是村子最热闹的时刻。过年是村子走亲访友的好时候。
“封村之后,还有人想出去串串门、晃悠晃悠。虽然买不到口罩,但村民还总想出来晃悠,还要坐在一起聊天这样那样。没有人患病,就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当时并没有彻底封村,还没那么严。陆陆续续有村民想去别的村溜达,“前前后后劝返了很多走亲访友的村民,好话歹话说尽了”。
03
村封了,无人机来增援
“我们警力有限,上面派人过来支援。”岗上派出所工作人员如是说。
1月30日,初六,南昌市公安局特警大队派来增援冈上镇派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
特警大队增援人员到的当天,派出所所长跟特警中队长聊了起来。在交谈中,派出所了解到这支增援队伍属于无人机队。两个人一合计,“要么我们用无人机来巡视、宣传”,双方就这么达成了共识。
那天下午拿来无人机,派出所和特警无人机队便在派出所一片空旷的院子里做了一个试飞,把镇里面的宣传配音高空播放了。“试飞的效果不错,后来就上街宣传了。”
根据镇里的安排,两台无人机的重点是农村宣传,包括曲湖村。
“无人机主要是用在农村的角落或者人力很少能关注的地方。街道这边的宣传已经全部到位,家家户户都知道,街上也没有什么人。”冈上镇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当时,曲湖村已经封村了,可能没有那么严,但道路都封了,车子什么的都进不去,只能采用无人机。
31日(初七)那天,在南昌县冈上镇曲湖村,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无人机腾空而起。
“只见民警联合特警技术人员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遥控无人机在村里的上空飞,基本上可以覆盖一两个村小组,一会儿就可以巡视完。”
无人机利用搭载喇叭的方式,向村民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知识。一旦发现有村民不戴口罩、聚集聊天的情况,操作人员就利用无人机一对一“喊话”。
“在村庄中间的空地上,用无人机飞一下,哪个坐在门口没戴口罩,哪个坐在一起,都可以看得清楚。无人机上有摄像也有话筒,都看得到。看到之后就用话筒喊话,话筒上面装着喇叭,听得好清楚。最主要是针对老人和小孩子。一些老人家、小孩子意识没那么强,出来走动也不戴口罩。当时他们看到无人机很好奇,也听得清楚喇叭的喊话。”
提起当时的场景,曲湖村的村支部书记很是激动。除了他,冈上镇的、街道的、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巡视现场。
特警人员在操纵无人机喊话时,经常在普通话和方言间来回切换,吸引了不少人拍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媒体。
也自从初七、初八无人机的喊话宣传开之后,村里出来活动的人慢慢开始少了。
“情况好多了,意识也高了。村子的中央街道几乎看不到村民,即使偶尔有村民出来,多数也都带着口罩。能搞到口罩的,还会出来走,在自己本村走动,没搞到口罩的,基本上就不出门了。”
“对比2003年非典时期,尽管有些村民心存侥幸、嫌防控工作麻烦,但整体来看防范意识已经提高了很多。网络发达了,地图标注更透明了。2003年时,农村消息还比较闭塞,但现在手机上面的电子新闻到处都是,村民们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获得疫情消息,慢慢也都知道了疫情的严重性。”
而截至2月9日24时,新型肺炎的感染人数已经4万逾人,传染范围日渐扩大。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早已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04
乡村主力还是基层人员
这次担子最重还是基层工作人员。
“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防控意识有了,但对网上的海量地图标注难辨真伪,‘喝高度酒能抵抗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都是老年人’等谣言四起。”
冈上镇再次向派出所商量借用无人机普及谣言知识时,得知无人机已经派去了当地前线需要的地区。
村民只要不出门就行了,工作人员要冒着风险,到处宣传。“24小时我们都是要下去巡视的,晚上还要到每家每户去排查,登记外地返乡人员,发现有湖北回来的居(村)民,早晚地图标注体温。半个月来,一直没休息过。”冈上镇宣传工作人员称。
除了要摸排重点对象、在路卡值守,疫情监察干部的责任区中还有疫区返乡人员。送菜、送物资、心理疏导拉家常是其日常工作之一。
“麻烦您了,明天需要买的东西如下:两斤前夹心,酱油一瓶,生抽一瓶,2包粉蒸肉......”这是冈上镇某武汉返乡人员发给工作人员的“手机采购单”。
从武汉回冈上镇过年的返乡人员有上百户。冈上镇的26名半农半医的“村医”,每天早晚两次穿村入户为镇上116名疫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地图标注体温、做心理疏导。体温高于37度的村民,便会多加留意,等量完其他村民再给体温高的人重新测一次。
“到家之后,紧接着就有村里的同志上门量体温、登记相关事项。我们也知道,从武汉回来,要自行在家隔离观察14天。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在家管好自己就是不给社会添乱。”
与往年不同,在疫情笼罩下,今年村庄冷清了许多。村子的小喇叭每隔一段时间便播放一次防控指令、疫情动态和防疫科普知识。
当下,冷清便是好消息。截止目前,冈上镇并未出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今日地图标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平安,大家要继续‘宅’家里,现在‘宅’就是对咱们党委、政府最大的支持……”喇叭的回声响彻村庄的多处角落。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