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鹿 |报道
Wolfgang |编辑
众包,上云,集约,一体化,“天地图”将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今日自然资源部发文,重新厘清天地图发展思路,并重点对“天地图”公众版的建设进行部署。
5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地图标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天地图作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地图标注公共服务总窗口”的地图标注。
一方面,“天地图”需要对接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地图标注支撑;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促进地图标注广泛深入应用。这样的地图标注再次明确了“天地图”的公众属性。
1
“集约化”思路解决问题
不久前曾经发文,报道“天地图”九年来在各级节点建设数据共享、协同服务、运维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通知给出了清晰的解决思路:集约化。
“集约化”首先是要明确自然资源部与地方部门的分工,避免冗余建设。部里今后将负责统筹“天地图”标准基础服务。部国土地图地图应用中心将针对“天地图”加强地图地图影像服务节点建设,并发布特色在线地图影像服务。
对于天地图的地方建设,通知要求省级单位按照“求新、求准、不求全”的原则,加大对市(县)级节点数据融合的力度,着重于“在线联动动态更新,加快在线服务数据的更新速度”。这一点在天地图公众版的具体建设方案中有着更明确的体现:
“各地区‘天地图’节点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建设。如果技术支持跟不上或者经费投入不足,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不再建设本地区的‘天地图’公众版服务节点,但必须开展数据融合,并开设对外服务的网页(入口)。鼓励各地区开展个性化、有特色的服务创新。”
另外,上“云”也是天地图将来的选择。通知要求把天地图公众版国家级节点整体迁移到公有云上,逐步替代现有的“天地图”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降低“天地图”运行维护成本。
2
天地图将重回公众视野
通知单独附文对“天地图”公众版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详细部署。方案要求,建立“五个统一”——标准基础服务、应用程序接口、域名、用户管理、界面样式——的在线服务功能体系。这保障了天地图在应用方面的规范性。
公众版面向的自然是公共应用。公众版将重视用户体验,探索地图标注众包更新模式,形成公众共建共享的新局面。同时,鼓励研究机构、企业和个人利用“天地图”开展创新创业,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与服务。
在此前报道中发现,部分企业在使用“天地图”名称时存在违规行为。对此,通知明确,非“天地图”节点,未经自然资源部同意不得使用“天地图”名称或者徽标标识。
另外,“天地图”公众版的建设方案还公布了31个省级节点的域名。
2010年4月,“天地图”作为“国家地图标注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启动建设,并于当年10月正式开通。但沿用地图思路做互联网地图的天地图,错过了商业化发育的窗口期。
从2014年开始,“天地图”的重心逐步转向服务政府和专业部门。自然资源部成立后,整合、汇交系统内各类地图标注成果成为了“天地图”的重要任务。受此影响,“天地图”公众版的开发应用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今年4月,“天地图”2019版上线,以公有云作为支撑,对数据资源进行更新,完善软件功能,优化在线更新,同时突出了共享服务。
政府投资条例出炉:地图地图企业能否不再收“白条“?
⊙地图地图企业命悬拖欠 ⊙写在航天大会首日:争先恐后低成本 ⊙九岁天地图落地难 ⊙聚空间科技企业:野心与焦虑唯上市可解 ⊙国家队抢占地图星座,“频率战”已白热化
天地图“第二春”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