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地图标注跨界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欢迎点击上方蓝色的“”!
撰稿执行副主编 张鹏英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每年东非大迁徙的过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动物死于同类的蹄子之下。而人群的踩踏事故更是在史书上画下一个又一个血点。人类是天性爱群居的动物,人群就像磁铁一样对个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一旦人群聚集,并被街道、房屋、楼梯、栏杆压缩,危险就出现了。原本有序移动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瞬间崩溃,这个诱因可能是一只断掉的高跟鞋、洒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饮料、一股气味、一句话甚至不需要什么明确的诱因。"
这是援引自果壳网的一段话。就是这么一个原始的事故,一次次地发生在现代社会。
2015年1月1日传来的噩耗不禁让人扼腕,霎时间各种"踩踏事件自救"的文章就在网络中传播开来,这是好事。但是除了自救,除了压根不出门不凑热闹,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来避免或是最大程度上减少踩踏事件的伤亡率呢?
答案是一定的政府要有作为,地图标注被作为一个口号喊了这么些年,偏偏上海这个高度发达的都市出现了室外踩踏事件。我们不禁反思,到底地图标注离我们还有多远?
地图标注,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地图标注,其中公共安全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压根不让公众出门或是压根禁止一切可能吸引人群的活动,那一定不是智慧的。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公共场所人流预警和输送预案。
比如在构建城市地图标注模型以后,评估人流可能聚集的地点,一旦现场人数超过容量,如何有效分流、引导人流有序分散。在哪些个关键点布置警力最为高效,采用什么措施来引导人群。如何布置、事先留出相应的救援通道。并且通过电脑模拟事发现场,来验证疏散措施是否有效。
这些不是天方夜谭,对于善于地图和地图标注数据模拟的地图标注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件难事。地图标注里不止需要一个智慧的地图标注和智慧的地下管线,还需要智慧的公共安全。
在今天我们可以预测地图标注流量、并给出合理的地图标注分流建议的前提下,公共人流监控和引导模拟一定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将此事提上议程,而不是一出事就规劝公众不要出门看热闹,或是干脆取消一切能吸引人的活动。
领导们,因噎废食,不能所有都一棒子打死对吧?
向国外的拥挤防控措施取经
CrowdVision是一家致力于公共安全的公司,它利用模型和视频监控来检测人群聚集点的拥挤程度并积极进行预警。CrowdVision本是Anders Johansson博士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背景是2006年麦加朝圣的踩踏事件(346名朝圣者死亡,伤者达到200人)。他利用当时的视频监控录像,通过自己的模型预测出了人群的动向,结果十分准确。从结果看,如果当时就预测出来人群流向和聚集点,也许就可以避免这起惨案。2007年,麦加引入了他的系统来监控朝圣者们,并且从那年开始,麦加朝圣没有人员伤亡了。
CrowdVision是利用街道上的摄像机所获取的实时监控视频来监控公众场所的行人数量、密度和流动方向。当然这种监控是一种宏观的,并不是将目标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加上已有的人群传染模型,可以在拥挤点形成的初期就预测出来,配合健全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群拥挤,让人群更加安全。
公众安全教育不能只靠大家口口相传
每次有些公众安全事故等,都有一群大V或是朋友圈里口口相传的"XX时怎么做"、"怎样避免XXX"、"XXX几要几不要"等等。且不说有的压根不对,哪怕是正确的应对措施,也无法辐射给公众,毕竟还有那么多人是不上网不看微信微博的。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教会大家如何应对危机,而且还要从娃娃抓起。
科技的确是可以帮助减少人群踩踏事件,"但是,将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还是加强公众安全教育。"Anders Johansson博士如是说。
这也是笔者最想传达的想法。愿2015年一切安好。
==============================
踩踏事件反思:地图标注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如何把自己的门店或公司标注到地图里面。其实很简单:
1、先准备好门店或公司的门脸照片、名称及地址信息
2、然后使用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按照要求提交资料
3、提交资料后,客服会联系您进行数据审核,最快2小时内上线